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2|回复: 4

崔保华看望慰问载誉归来的救援队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8 11: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崔保华慰问我市赴玉树救灾的医疗救援队医务人员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我市立即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和部署,先后派出消防、医疗救援队前往玉树参与抢险救援,遂宁日报社也派出记者随队采访。在玉树期间,救援队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为玉树抗震救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体现了遂宁人民对玉树同胞的手足之情,并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赞扬。昨(27)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崔保华亲切看望慰问了载誉归来的救援队员们,他要求——

  大力弘扬顽强拼搏的抗震救灾精神

  推动我市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昨日上午,崔保华率遂宁军分区、公安、卫生等部门负责人先后来到市消防支队、市中心医院,亲切看望慰问了赴玉树灾区救援的消防官兵、医务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在与他们座谈时,崔保华指出,救援人员在玉树期间临危不惧、不畏艰险、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对玉树同胞怀着深厚的感情,出色地完成了救援任务。我市正处于灾后重建和推进“三个加快”的关键时期,全市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推动遂宁全面发展。副市长、市公安局长王明华,市政府秘书长唐光贵随同慰问。

  玉树地震后,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省消防总队命令我市消防支队前往玉树开展搜救救援。在玉树期间,他们克服了高原缺氧、气候恶劣等艰苦条件,成功救出数十名被掩埋群众,目前我市还有15名消防官兵在玉树开展救援工作。崔保华对消防官兵们英勇作战的事迹和作风给予了高度赞扬,并代表市委、市政府、遂宁军分区对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慰问。

  在市中心医院,崔保华亲切慰问了从玉树归来的25名医疗救援队队员。在听取医疗队对救援情况的汇报后,崔保华感慨地说,你们在高原上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救治伤员达到200多名,不仅展现了白衣天使的爱心风采,更代表了遂宁人民对玉树灾区同胞的手足之情,为我们后方的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进一步鼓励在场的医务工作者,要发扬这样的拼搏精神,加强医疗保障建设,创造良好的医务环境,让全市人民都病有所医!

  崔保华随后还看望了遂宁日报社派往玉树灾区采访报道的记者钟敏。在玉树采访期间,由于突发狂风,钟敏不幸受伤,造成脚趾骨骨折,目前正在接受治疗。崔保华捧上一束鲜花,对钟敏在玉树期间发表了上百幅图片和报道,展现了遂宁对玉树的无私援助,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这体现了一个新闻工作者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用新闻作品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他随后还看望了医疗队中由于高原反应仍在接受治疗的医生胡杰伟,并嘱咐他好好养伤,早日康复。

  在慰问中,崔保华指出,全市人民都要学习救援队这种顽强的抗震救灾精神,推动我市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记者 姚波)

编辑:谢菊梅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1: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崔保华看望慰问载誉归来的救援队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1: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天六夜,三车25人,3800公里,生死征程,恍如隔世;三天三夜,高原缺氧,举步维艰,狂风严寒,守望生命;九天九夜,生命救援,生死考验,只为一个声音——

  为 了 玉 树 !

  ——市中心医院赴玉树抗震救灾医疗救援队的九天九夜

  千里救援——

  与死神并肩赶路

  青海玉树,三江之源。四月,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本该恬静而美丽。

  4月14日7:49,高原大地一阵撕心裂肺的晃动。顷刻间,数以千计的生命被废墟掩埋,一个个城镇乡村被夷为平地。

  消息传来,遂州儿女为之震动。三小时后,省卫生厅致电我市,要求曾参加过汶川地震救援的市中心医院立即做好应急准备,一场抗震救灾总动员迅即发动起来!

  14日下午和晚上,市中心医院连续召开两次紧急会安排部署赴灾区医疗救援工作,会上,从全院1500名临床医护人员中精心挑选出19名业务骨干组成医疗队。在这支平均年龄40岁的医疗队中,最大年龄队员已经51岁,最小的32岁,有7名科主任(1名大外科护士长),6名研究生,在他们当中不乏多次参加大型突发医疗救援工作的专家,还有队员曾参与“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他们代表了遂宁紧急医疗救援的最高水平!

  15日早上8时,肩负着省委、省政府下达的神圣使命,肩负着全市人民的嘱托,这支25人组成的医疗救援队踏上了奔赴玉树的征程。

  16日凌晨两点,医疗队将到达甘孜州道孚县时,装载着大量医疗设备和救援物资的大巴车突然爆胎,由于是深夜,司机周良合只能缓缓地向前行驶,努力将车开进道孚县城。而当给车补胎时,周良合才发现居然是两个车胎爆胎。

  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当时路况很差,如果稍不注意,我们一车人很可能就全部倾翻到悬崖下去……”回忆当时的情形,副队长汪翼相当后怕。“一路上,我们每个人眼睛都瞪得跟铜铃样,我们算是第一次跟死神擦肩而过了……”

  就这样瞪着、瞪着,直到16日晚上11点过,医疗队终于翻过已经记不清的雪山,到达甘孜石渠——此次玉树地震的另一重灾区。然而,海拔4400米的石渠给了医疗队当头一棒——高原反应瞬间**了整个医疗队。一方面当地天寒地冻,另一方面高原反应强烈,很多队员都出现了呼吸困难、行动不便,更严重的还有肺水肿症状,怎么办?!!一个巨大的问号摆在医疗队面前。

  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立即决定,整个医疗队兵分两路,由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副书记黄家遂、副队长彭慧、贾映东率一队留守石渠,在当地与简阳市、炉霍县以及石渠县的医疗力量共同组建成四川省玉树抗震救灾前方医院,执行省卫生厅下达的任务,诊治由玉树转运而来和石渠当地的地震伤员;另一组则由陶宁率领直奔玉树,到一线进行医疗支援。

编辑:谢菊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1: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守望生命——

  藏胞竖起大拇指

  17日一大早,正当两支分队准备分头行动,向玉树进发,随队的5名队员反应更加强烈。尤其是医生杨世斌由于反应过度,16日几乎一天都没有吃东西。一看不对,陶宁马上决定,派出一辆车护送杨世斌等5名队员(包括一名司机)返回遂宁。

  但是这一决定立即遭到杨世斌的反对。“队长,我能行,让我留下吧,看,我能走……”杨世斌心里只有玉树。“就让我们留下吧,来了就应该为灾区同胞做点事……”其他几名队员也“央求”着。一方面不得不考虑队员的人身安全,而另一方面队员们这种极力想留在灾区发挥力量的心情又确实太强烈,一个两难的选择让陶宁皱起了眉头。“这样吧,我们投票决定嘛……”杨世斌主动提出解决方案。然而,提出这个方案是有“预谋”的。杨世斌随即向同事们积极做工作:“投我一票哈,投我一票,我首先投自己一票……”队友们经不住他的切切恳求,终于在这个特殊的举手表决仪式上投了他一票。

  经过再三考量,陶宁毅然决定,派司机余治洪马上护送杨世斌等5名高原反应非常强烈的队员原路返回遂宁。在返回途中,这5名队员得到了省市卫生部门的妥善安排。途经雅安、康定、泸定等地,省市卫生部门都全力统筹沿途医疗力量,对这5名提前返遂队员进行了救治,市中心医院院长陈拥军还亲自前往康定等地,安排部署救治事宜。目前,5名队员已经全部回到家中,有一人正住院接受治疗,情况恢复稳定。

  直到17日中午1点过,医疗队才到达玉树。当医疗队的车队刚进玉树县城,在一处废墟旁车还未停稳,就听到废墟上开展救援的消防官兵一声大叫:“快来救护车,这儿救出一个人……”此时,距离地震发生已经79小时!被救出的正是年过五旬的妇女陈彩霞。刚到玉树,还没有与上级部门联系的医疗队迅速反应,将救护车马上腾空,实施现场救护,并立即将陈彩霞运往机场转移救治。

  “我当时在前面开路的小车上,距离后边的大车有50米远吧,当发现呼叫后立即下车,当时呼吸都困难,但还是极力小跑着往大车这边赶,救人要紧!”陶宁回忆说:“其实还未跑拢,我发现队员们已经处置得很好了,伤员陈彩霞已经被稳妥安置到救护车上,我的心一下就放下来了。”而后,医疗队将陈彩霞护送到解放军321医院进行初步医疗处理后,陶宁又亲自随救护车护送陈彩霞到玉树机场。这一走,陶宁当天晚上10点过才回到医疗队驻扎的营地。

  “到玉树时我们午饭都还没来得及吃,陶队长一行整整顶着高原反应饿了10多个小时……”医生唐勇想起这一幕有些哽咽。这一奇迹后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健康报、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遂宁日报等各级媒体给予了大幅报道,遂宁医疗队赢得了灾区人民的赞誉!

  “到达玉树后,我们立即与青海省卫生厅、解放军医院等单位联系,到处留下我们的电话号码,就是想多救一个人,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现场救治地震伤员,并负责转运,平时就自觉地到处巡诊,主动寻找战机。”陶宁说。

  而最大的困难还是交通。“一天起码都要走四五公里的路嘛,走几步就需要吸氧,这个难受真的没法形容,但是想到受灾同胞们遭遇这样的灾害,我们这点困难算什么呢?”唐勇说。

  一次,当医疗队巡诊到一处帐篷,发现藏胞上丁多吉一个人躺在帐篷里,汪翼一诊断,其为结肠造瘘伴感染中毒性休克,必须转送医院救治,甚至还要做手术。然而,由于交通拥堵,医疗队的救护车辆包括一些医疗物资还在3公里外的地方。

  人命关天!医疗队立即与附近的医院联系,同时,陶宁立即返回驻地取输液设备,这一往返就是6公里!“因为走得急,当时差点都虚脱了……”陶宁说。他们的“虚脱”换来的是藏胞们的健康,在输液后,上丁多吉得到了及时的治疗。令护士张晓感动的是,当他们守候在废墟旁,当救援人员一呼叫“护士”,所有人都立即让出一条绿色通道。“那一瞬间,我顿时感到人们对生命的渴望,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这也更坚定了我们排除一切困难的决心。”整个医疗队共3名女性医生、护士,这样的恶劣环境对于女性来说则是更为严峻的考验。“汶川地震期间,那么多外地同胞们都对我们四川、遂宁伸出了无私援助之手,我们遇到这一点困难又算什么……”感恩情结始终支持着医疗队漠视着一切困阻。

  “在石渠、玉树期间,我们几乎没有洗过脸,更不用说洗澡了。吃饭的时候,都是吸一口氧气吃一口饭,我们称之为氧拌饭!”唐勇的乐观和幽默正是整个团队以苦为乐的精神写照。然而,除开这些,救援人员自身的人身安全也时常遭遇威胁。

  灾区气候千变万化,一天之中可经历烈日、狂风、雨雪、冰雹等多种极端气候。19日下午,一阵狂风就突然**了医疗队营地。顷刻间,医疗队2顶帐篷被猛烈地卷飞,医疗队指示牌被撕成几块,在帐篷中留守的《遂宁日报》记者钟敏和司机小唐被砸伤。“就一瞬间的事,狂风把帐篷从钉在地上的钢柱上撕裂,包裹着我像滚雪球一样在高原上翻滚。”钟敏回忆说。这一滚就是5米多远,不仅手提电脑,帐篷内的生活物资全被吹翻,钟敏的脚趾骨也骨折了,头皮被蹭破直径达5厘米的伤口,右手血管也被蹭破。“幸好头部没有撞在地上的钢柱上,不然就真的报销了……”钟敏乐观地开着玩笑说。

  这玩笑背后却潜伏着生命的威胁!

  “很多藏族同胞不会汉语,我们也不会藏语,当他们老远看到我们,就会竖起大拇指,我知道这是对我们的赞扬和欢迎,更是一种期盼,这个手势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陶宁感慨地说。

  动力,既来自于受灾同胞们的新生希望,来自于藏族同胞们的肯定,也来自于整个医疗队团队的精诚团结、相濡以沫。“来,吸一口!”这是整个医疗队在玉树、石渠期间最常用的问候语。别误解,“吸一口”指的是吸一口氧气!这样的乐观,这样的相互砥砺,这样的互相鼓劲,让大家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作战力量。

  与此同时,在石渠县,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黄家遂已经51岁,他率领的另一个小分队也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救治地震伤员的机会。“按照省卫生厅的部署,我们主要负责在前方医院提供技术支持,但是,我们给自己制订了更高的要求。”黄家遂说。石渠县自来水厂是此次地震中的一处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黄家遂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向石渠县卫生局请战,并分出2名队员在该县自来水厂设立了一个救治点,只要当地群众有医疗需求立即满足。

  石渠县的海拔4400米,高于玉树的3700米。“就连穿衣服都需要八部曲,但是我们还是圆满地完成了省上下达的救援任务。”黄家遂说。19日,当副省长张作哈在石渠县视察抗震救灾情况时,听说遂宁医疗队主动想方设法救治群众,他热情地接见了该医疗队成员,并对他们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感谢。就在省卫生厅下达撤退命令后,黄家遂代表其率领的小组曾向上级反映要求继续在当地开展医疗救援,医疗队的同志们也三番五次请战。为能留下来继续为受灾同胞服务,他们还特意在石渠多停留了半天。

  然而,上级的指令没有动摇,医疗队只有选择服从大局。就在撤退前,医疗队将随队携带的棉被、食物等生活物资以及医疗设备、医疗物资全部捐献给了当地受灾群众和石渠县卫生局。在离开石渠时,石渠县政府、县卫生局特别为他们举行了欢送仪式,而当地藏胞们自发地前来送行,并为他们献上了最为圣洁的哈达!

  在石渠、玉树开展救援的3天中,医疗队平均睡眠时间只有五六个小时,顶着呼吸都费劲的困难,他们却还奋力抬着担架四处巡诊,与搜救小组默契配合,3天救援,医疗队共计转运、救治伤员211人,发放药品448人次。

  归途惊魂——

  藏汉同胞血浓于水

  19日,距离玉树地震已经整整5天过去了,整个灾区的搜救工作基本结束,遂宁医疗救援队也得到了撤退指令。19日晚,医疗队决定连夜驱车返回。

  然而,死神似乎再次光临。20日,当车队行至海拔达到4677米的马积雪山垭口时,由于车轮打滑、路基松软,大巴车突然侧翻至路旁的沟壑中。

  “真算我们幸运!”除开个别队员有些擦伤外,没有一个人受伤,陶宁紧绷的心慢慢回落下去。“幸好侧翻的这一段两边都是平地,要是悬崖,后果我想都不敢想……”如今说起那时的心情,陶宁都不敢多想。“不摔死也要在这里冻死。”有着高原工作经验的贾映东坦率地说:“那一刻,真有一股绝望冒上来……”此时,陈拥军恰好打来电话,询问队伍行进情况。

  在医疗队开赴玉树灾区的整个途中,陈拥军始终与医疗队保持着不间断的联系,关切着医疗队的情况。而市委书记崔保华、市长胡昌升也先后多次致电陈拥军,委托其转达他们对医疗队在前方救援的问候和关心。特别是当崔保华从媒体上得知医疗队救出被掩埋79个小时的陈彩霞时,他立即打电话给陈拥军:“医疗救援队的同志们辛苦了,他们为医院争了光,为遂宁争了光,也请他们在救灾前线保重好自己……”正是党委政府以及单位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医疗队始终沉着冷静,果敢机智地应对着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

  奇迹再次发生。约莫半个小时后,几辆路过的车辆看到有着遂宁医疗救援队字样的车侧翻,便立即停车救援。近20名僧人、外省车辆、四川车辆,大家纷纷下车,加入到救援队伍中来了。

  “一、二、三!”“一、二、三!”……一时间,雪域高原上呐喊声震天,洪亮的呼号声响彻云端,回荡天际。这呼声,正是中华民族同心协力、患难共进的强大凝聚力的昭示;这一刻,无论民族、宗教、地域,大家血浓于水、手足相连的一家人!一个小时,侧翻的大巴车终于被推上公路,这一刻人群欢腾了,人们的互相拥抱、击掌庆祝。医疗队护士彭慧激动的眼泪夺眶而出,她激动地拥住身旁的人,连声说“谢谢”!“谢谢”!是的,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战胜的!

  23日下午5时,遂宁赴玉树抗震救灾医疗救援队终于平安抵达遂宁。翘首以盼的人们在市中心医院急切地等待着英雄们的归来。家人、同事、领导们纷纷跑上前来,不住地与医疗队队员们握手,击掌,“你们是遂宁医疗救援的代表,你们是我们最大的骄傲!”

  当队长陶宁作即兴发言时,这位作风利落的汉子只说了一句话:“为了玉树,我们值了!没有辜负组织托付的重任,我们值了!”而潮水般的掌声是对整个医疗队取得成绩最好的证明,也是最高的奖励!

  英雄归来,受到人们由衷的赞誉。在专程看望医疗队时,市委书记崔保华不禁感慨:“你们在高原上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救治伤员达到200多名,不仅展现了白衣天使的爱心风采,更代表了遂宁人民对玉树灾区的手足之情,为我们后方的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也号召全市人民要向医疗队学习临危不惧、不畏艰险、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抗震救灾精神!

  再回首这九天九夜,也许我们无法想象这是怎样的一段历程,但千里之外的雪域高原曾留下他们挪过的足迹,玉树灾区曾镌刻着他们守望生命的身影;带回伤痛与疲倦,他们给灾区同胞们留下的是健康、信心,是遂宁人民的无私大爱、手足之情!

  (记者 姚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1: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市中心医院赴玉树抗震救灾医疗救援队的九天九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四川论坛

GMT+8, 2024-11-24 09:22 , Processed in 0.052968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