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5|回复: 1

大学50强排名出炉 两所在京高校挤掉东北名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9 13: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发布了最新的大学50强排名。与去年相比,总排名相对稳定,两所在京高校新进榜,挤掉了去年在榜的两所东北学校。此外,作为社会评价的指标之一——高考分数排名,与学校的学科实力之间并不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很多学校真正的学术能力因为种种原因被社会低估或高估。

  增加两个国际性指标

  人大版大学排行榜今年已经是第三年发布。针对国内大学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今年人大高等教育中心在制定排行榜时,引入了两项国际指标,分别是SSCI论文和留学生指标。

  人大高教中心副主任舒颖岗解释,SSCI论文主要用于考查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国际发文水平。此外,增加留学生指标与采用高考招生的意图相似,通过该指标,不仅可以考查一所大学的国际性程度,更是将留学生指标作为衡量一所大学社会影响力一部分。与高考招生相对应,实际上留学生指标是国际学生对中国大学的“投票”,体现了一所大学国际影响力和吸引优秀国际教育资源的能力。

  
北语留学生比例最高

  从结果来看,留学生排名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北京语言大学成为最受留学生青睐的国内高校,其留学生比例达到40%以上,远高于其他国内高校。

  排名第二至第十的分别为复旦、北大、北京中医药大学、清华、人大、武大、北师大、对外经贸大、浙大。前十名主要为特色型高校和综合性大学。从地域看,除武大外,其余9所大学均集中于东部地区,尤其集中于北京,区位特征明显。

  舒颖岗强调,应该正确看待留学生指标。对中国高校而言,留学生并非越多越好。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与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大学的留学生比例高相比,中国绝大多数大学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与之攀比。之所以设置该指标,是因为尽管我国来华留学生数量增加很快,但在现阶段我国大学中的留学生比例仍然较低,教育部及工信部所属的80余所大学的平均留学生比例不足3%,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排行榜结果稳定性强

  比较去年的榜单,今年榜单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排名结果的稳定性。虽然更新了常规数据,并增加了留学生和SSCI两个指标,但和去年的榜单相比,上榜大学的重合度仍在95%以上。其中,1/5以上的上榜大学名次未变,而名次变化在3名以内的则占到了80%;尤其是排名前20的大学,位次未发生变化的有5所,而其余15所名次变化也均在3名之内。与去年相比,今年的50强中仅有两所大学新上榜,上榜重合率在95%以上。新上榜的两所大学分别为北京语言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而下榜的分别为东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

  北京一流高校占三成

  人大版2010中国大学50强体现出了较强的地域性特征。50所大学分布于18个省市中。其中,北京高校集中了16所,占50强的32%;上海7所,占14%;江苏4所,占8%。该三省市位居全国前三名,所拥有的上榜大学占50强的54%。

  从区域来看,东部高校占绝对领先的位置,有38所大学上榜,占76%;中部和西部均有6所大学上榜,各占12%。高等教育资源集中于东部的特征极为明显。

  >>专家评榜

  稳定的排行榜更耐看


  胡娟(人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

  从吸引社会关注的角度来看,“稳定”的榜单似乎不是“好看”的榜单,因为人们想要看到变化和新气息。但是,在一个崇尚变化的时代,“稳定”是不是本身就是一种新气息?特别是当我们透过“稳定”的表象,去探究其中的意味深长。

  为什么有的排行榜结果趋向一定的稳定?有的排行榜则会在短时间里就有较大的变化和波动?这与排行榜的指标选取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排行榜倾向于反映大学的某个方面或者办学规模等表面现象,排行榜就极易表现出较大的波动;但如果排行榜倾向于表现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和结构等深层次表现,排行结果就容易趋于稳定。我们知道,知识的生产和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作为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的机构,大学的办学实力绝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也很罕有在短期内迅速消减的情况,这是大学作为一个学术组织区别于企业等其他组织的主要特点,当然人为的因素除外。

  稳定的大学排行榜从某种意义上说,反映了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和高等学校的发展规律。所以,换一个思路,或许稳定的大学排行榜,才是真正耐看的大学排行榜。

 
 分榜

  近半部属院校高考分和学术水平存落差


  高考分数指标是人大版大学排行榜中一个很有特色的指标。人大高教中心认为,高考招生实际上是考生用脚对大学进行投票,能够有效体现以考生及家长为代表的社会各界对大学的评价。但对比高校的学科实力,与高考排名不匹配的情况并不罕见,近半部属院校考分和学术水平存落差。

  中西部大学被严重低估

  对比排行榜中学科建设与高考招生,学科实力与高考排名不匹配的情况并不罕见,农林、地质以及中西部地区高校高考表现要逊于其学科排名,强大的学科实力没有赢得高分考生的垂青。

  中国农业大学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该学校的学科排名为第14名,可是高考分数排名却只有50名,两者的落差达到36个名次之多,成为被考生“低估”最为严重的在榜院校。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其他农林地质院校中,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落差也相当之大。

  此外,中西部地区普遍容易被高分考生所忽视,兰州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等一批传统老牌名校严重不被考生“待见”,两者的落差都高达28个名次以上。

  财经语言类大学受热捧

  与之相对应的是,部分财经、语言类大学的高考分数排名要远远高于其学科表现。相对而言,对外经贸大学是最受考生欢迎的热门学校之一,尽管其学科排名未能进入前50行列,但其历年高考成绩却能够始终在部属院校中排名前十,部分年份的高考分数线甚至超过了南开、同济等高校。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几所财经类院校高考名次也都明显高于其学科排名。

  此外,北外和上外这两所语言类大学也受到考生的青睐,由于语言类大学本身的教学科研定位,两所学校的学科实力排名都在70名开外,但是高考分数排名都在20名以内。

  >>分析

  考生填报志愿有盲目性


  人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沈健分析,落差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考生跟着当前社会上流行的“热门”走,没能把自己的未来发展跟社会需要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包括教育部门、高校、媒体等,对一些专业的宣传引导不够,没有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观”。

  考生对热门专业过于“热衷”的现象,一方面可能会造成热门专业招生人数过多超过市场需要,导致人才浪费;另一方面,一些行业专业院校如果长期难以吸引好的学生,长远来看可能会对我国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性行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考生对高校是否坐落在京沪等大城市比较关注,甚至出现只要能去北京、上海上学而完全忽略学校本身实力的情况,这也是加剧学科实力与高考排名不对称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不但会有碍于中西部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与国家倡导的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公平相悖。

  本报记者周逸梅
编辑:王玮
 楼主| 发表于 2010-6-29 13: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50强排名出炉 两所在京高校挤掉东北名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四川论坛

GMT+8, 2024-11-24 13:54 , Processed in 0.050306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